医院卒中中心成立以来,多举措扎实推进中心建设,持续加强流程管理,不断优化绿色通道,切实提高我院脑卒中救治能力。近日,我院卒中中心及时为一名“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实施“脑血管造影+动脉取栓术”,阻止了病情的继续恶化,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接诊患者快速开启卒中中心绿色通道”
4月7日下午,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救护车送来的危重患者。患者男性,75岁,于3小时前被家人发现昏倒在地,呼之不应,伴小便失禁、肢体无法活动。急诊预检分诊台经快速识别考虑为疑似卒中患者,立即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通过卒中专用电话呼叫神经内科医生。急诊科周林栋医生查体发现患者右侧瞳孔已中等度散大,头颅CT示右侧小脑斑片略低密度影,双侧基底节区腔梗,结合目前症状、体征及影像,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随即CTA检查显示患者基底动脉分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血管狭窄。因患者昏迷摔倒在地后发生巨大头皮血肿,考虑静脉溶栓出血风险较大,神经内科俞璐主治医生建议直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头颅CT
CTA
“急诊取栓拯救生命”
经神经外科副主任王震会诊,认为该患者具备急诊血管内治疗适应证。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转入手术室,当病人躺在DSA床上时已双瞳散大。
神经外科王震、沈建副主任医师给患者行脑血管造影后证实是基底动脉上段闭塞,立即予以支架取栓,同时中间导管抽吸,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闭塞的动脉恢复通畅,手术顺利结束。再次观察患者瞳孔已恢复正常大小。
取栓前造影取栓后造影
“患者苏醒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意识便恢复清醒,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肢体活动及其他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目前患者能自主进食,搀扶下床行走,家属表示非常满意。
”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我院卒中中心打破专业壁垒,优势资源强强联合,融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构建了脑血管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无缝链接、争分夺秒挽救了患者宝贵的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神经外科副主任王震表示,基底动脉闭塞死亡率、致残高。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所致脑干和(或)小脑梗塞,又称后循环梗死。基底动脉负责脑干等重要脑区的供血,而脑干是负责人体心跳、呼吸的生命中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最严重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延髓麻痹、四肢瘫痪、昏迷等。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90%。
卒中中心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施海彬教授来我院指导卒中中心建设
医院卒中中心于年正式成立,已通过国家卒中中心认证。卒中中心注重防、治相结合,建立了如东区域医联体卒中救治网络,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院后跟踪”的无缝衔接。年3月,卒中中心共救治各种急性脑卒中患者32例,全部完成快速救治流程。其中CTA快速检查32例,静脉溶栓治疗11例,血管内治疗6例,溶栓+血管内联合治疗4例,效果评价均很好的反映了卒中中心救治能力。
医院持续加大卒中中心建设力度,目前已购置了IQon光谱CT、Ingenia3.0T全数字磁共振和飞利浦Azurion7M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今后,我院将以建设高级卒中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救治团队建设,加强流程改造和质量控制,提升卒中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的救治,同时,全力开展卒中风险筛查评估工作,为降低如东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贡献力量。
供稿
神经外科
通讯员
谢苏黔
编辑
黄梓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