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东平县大羊镇“平安毕庄”农家院落、东平街道史楼村“政法茶座”,看到这里群众在休闲娱乐中畅谈普法感受、探讨法律问题,感受法治文化教育。
东平县网格化服务管理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为牵引,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探索构建了具有东平特色的“五个一”即一个阵地、一个网格、一个队伍、一项职责、一项机制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体系,激发出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打造了基层治理“民安”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该县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每个网格-户为标准,全县城乡社区共划分网格个,覆盖率%。城区网格依托10个社区党委划分网格67个,构建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工作体系;村(社区)划分了个基础网格。
为搭建网格化服务管理阵地建设,去年4月份开始,东平县累计投资0余万元高标准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体化建设。设立东平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为县委政法委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建设了专门办公场所和指挥大厅;全县14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经改扩建升级,均达到了有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综治信息平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的标准;建设了个村级民安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其中打造了余个示范村、余个重点村,全县基层综治平台建设覆盖率达%。
进一个门解八方难
今年8月7日,东平县彭集街道柳营付本全医院看病,将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委托邻居张刚照看,其儿子不慎左脚骨折,医院呆7天,网格员索传泗和强现华,第医院,并主动垫付元费用。
在中套管区片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附近群众前来咨询法律问题,县法院的流动法庭在这里现场开庭,就近给群众开辟审批调解的绿色通道。
这几年,东平县探索建立片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打破村域界限,实现综治维稳力量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有效化解了辖区复杂疑难问题。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该县按照“1+1+N”的原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名网格协管员。目前,全县共配备网格员1名、协管员名、信息员75名。同时,推动基础网格党组织全覆盖,真正实现“支部建在网上,人员定在格上”。为破解“三无”小区管理难题,引导各社区成立国有物业服务公司,社区书记任物业公司负责人,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等组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居规民约作用,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年5月8日,梯门镇东柿园村建设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在铺设水管中需铲除其家门口两侧种植的经济作物,宫某某因赔偿问题,与施工人员发生了强烈的争执,该村网格员程庆岳发现这一情况后,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经过2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交流谈心,宫某某最终同意了,保障了自来水项目的顺利实施。
彭集街道后亭社区与各楼长签订了管理服务协议,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由社区和网格员对楼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动态考核监督,实行末位淘汰制,使社区管理更加精细化。
彭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侯铖深有感触地说:“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让基层干部做工作有了抓手,为群众服务更精细精准,是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真正让群众感知服务就在身边”。
小事不出发格矛盾就地解
该县充分发挥县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村(社区)民安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实现社会治理力量整合、资源聚合、工作融合。组织政法干部全面开展“网格五查”“入户三问”活动,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了解诉求、破解难题。同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矛盾纠纷“预防、排查、上报、化解、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年春节期间,梯门镇东梯门村王某某长期酗酒,对妻子经常实施家暴,其妻不堪忍受,以喝农药的方式要求离婚,网格员王式革在排查村内安全隐患时发现这一情况,王式革动员近亲属、老邻居等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好了双方的思想工作,王某某痛下决心,向妻子道歉,并承诺再也不饮酒,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一个家庭的和谐。
该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党周年安保维稳、东平湖防汛工作期间,余名网格员和协管员、60余个部门单位下沉网格,开展防疫宣传、走访入户、值班执勤、隐患排查、巡堤联防等工作,打通了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最后一公里”。
东平县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途径就是细化工作网格,缩小管理单元,拉近服务距离,实现由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的转变。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促进公共服务资源贴近群众、均衡布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是加强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涛通讯员颜丙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