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东平画卷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disease/a_9103172.html
冬至时节,寒意渐浓。而在山东省东平县的东平湖畔,一座座美丽的村庄,一个个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一阵阵欢歌笑语,一张张幸福满溢的笑脸……处处呈现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面。乡村振兴,东平县紧抓机遇,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扎实。今年以来,该县主动融入黄河战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谱写出新时代“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绿水青山带来“美丽经济”漫步在东平县东平街道塘坊村,“霍比特人的小屋”充满童话色彩,露营帐篷里飘来烤肉的香味,阳光书房里氤氲着文艺的气息,轰趴馆里传来阵阵笑声……村支部书记张顺说:“东平湖的美景远近闻名,我们村离湖边不远,又紧挨着国家垂钓基地,所以最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这两年,很多游客都是奔着咱这儿的好环境来的。这不,元旦假期的房间又提前订满了!”碧波万顷的东平湖成为鸟类的乐园今年以来,东平县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厚植发展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开展“绿满东原”行动,全面推进村庄绿化、荒山绿化。狼窝山、铁山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使破损的山体变成一座座花园、果园,乡村大地绿意尽染,生机盎然。持续实施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修复各类湿地2.6万亩,东平湖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标准以上。东平湖也因而成了鸟类的乐园,青头潜鸭、震旦雅雀、白鹭等珍稀鸟类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候鸟变“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美丽的环境也给东平带来了“美丽经济”。该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绿水青山,做好“山水文章”,乡村旅游发展强势崛起。特色农业铺就绿色致富路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草莓大棚里弥漫着清甜的香气。一颗颗草莓鲜红饱满,令人垂涎三尺。“最近来摘草莓的游客特别多,订单配送的也很多,简直供不应求!”无盐村种植大户王建波说,“我们这个奶油草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长势也好,忙活了几个月就看见回头钱了!”特色农业富了百姓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兴旺才能真正让农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围绕富民强村的目标,东平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外出参观、算账对比、技术服务等措施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特色农业的热情。今年以来,全县新流转土地亩,建成蔬菜大棚亩,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均同比增长60%以上。全县瓜菜蔬菜面积达16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已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昂首向百亿产业集群迈进。文化振兴浸润百姓心田“这个小品演得好啊,还能教导人勤劳致富,演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我们都愿意看,也都盼着这样的活动多搞一些!”东平县彭集街道后亭村的杜恒英老人看完文艺演出后高兴地说。据统计,今年以来,彭集街道已累计组织演出进村余场。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寓教于乐,向村民宣讲疫情防控、敬老爱亲、蔬菜种植技术等内容,让文艺节目贴近农村群众生活,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彭集街道只是东平县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据悉,东平县目前已成立乡村文化队伍支,一年为农村群众演出场次。在大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的同时,东平县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围绕本土故事挖掘创作文艺作品,从致富典型到道德模范,从教育子女到孝敬老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传统美德、惠民政策、文明新风融入其中,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目前,东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实现全覆盖,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也走进了田间地头。(李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5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