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海军赵大林夏蕊6月17日,东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开办幼儿园的孟女士,开办药店的孙雷、李长辉颁发了“行业综合许可证”,标志着东平县“一业一证”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速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前开办幼儿园需要跑多个部门、准备多套材料、墙上挂多个证,办完所有证件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一个窗口提交一份材料,只用了1天的时间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可证,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实在太方便了!”东平县圣贤国学幼儿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孟女士高兴地说。近年来,东平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创新“双螺旋”政务服务模式,以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加快企业群众需求线和行政审批服务线螺旋式连接,以解决企业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政务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螺旋式提升,实现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的互促共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县乡两级同步推进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实现政务服务“最大公约数”。强力推进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标准化建设,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系统梳理分散在32个部门涉及市场准入、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项事项划转到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快推进26个部门项已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有序进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以系统的思维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对所有划转事项制定规范统一的审批流程,确定一次性告知受理、承办、批准、办结等程序和标准,确保行政许可审批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探索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将公积金、车驾管、户政、出入境办事大厅纳入政务大厅统一管理和标准化服务范围,实现县域政务审批事项的集约集聚。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铺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东平县乡镇(街道)、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六有一能”的基本要求,实现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14个乡镇(街道)和10个城市社区实现便民中心全覆盖,进驻服务事项56项。向村级不断延伸便民服务触角,借助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迁建、易地扶贫搬迁“三大工程”,选择7个群众居住相对集中、辐射面广的农村社区开展试点,设置便民服务点,统一规范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进驻服务事项22项,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确保群众政务需求“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打通权限下沉“最后一道关”。充分激发基层活力,深化放权赋能,筛选与基层群众关联最为密切的9项行政权力事项和1项公共服务事项,委托至乡镇(街道)实施。指导乡镇(街道)按照“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改革要求,编制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组织对受委托单位的承办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加强对下放事项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受委托单位建立审批工作机制,严格审批流程,细化具体责任,让下放事项落实落细落地。线上线下双轨运行审批服务同向发力线上实现“云端办”。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服务事项办理全程“零见面”,真正做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积极推进泰安市“一网通办”总门户的配置和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96%以上的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不断完善山东政务服务网东平板块功能,全面推广“爱山东”手机APP,开通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