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秋韵

暑气消退,夏天带着飞瀑虎啸的喧嚣渐行渐远。湛蓝的天空被撑到最遥远的边际,周身时时感到秋风凉爽,而且每个早晨的凉意不尽相同,这时候才知道,秋天带着凉爽、带着开阔、带着七彩悄然走来了。秋天的舒适是对夏天最好的告别。对于舒适的感受,我一直很保守。总觉得春天的煦暖和秋天的舒爽不过寥寥数日,好在感觉不是唯一,可以体会的美好还有许许多多。体味东平湖的秋韵就是一种。东平湖山水相映,山水相依。无论在湖中的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周边山的倒影,无论站在哪座山上,都能看到湖水的辽阔,这是“相映”;而湖底其实就是山脚,是山的延伸,山耸立在湖水中,像在湖中长出来的,这就算“相依”了吧。东平湖秋韵是累积的丰盈。一季的降水把湖面抬到了最高,不同时刻远远望去却又景色各异。清晨多了些烟雨,整个湖面烟波浩渺。瓦蓝的天空下,碧波万顷,令人神往。水平如镜的下午,波光粼粼,静谧安然,让人在沉静中感到温暖。近岸处,还有莲动渔舟、山居秋暝的景致,即使没有了雄壮的千帆竞发,也有淡雅的渔帆点点,总有诗情画意在心中,永远流淌不尽,描画不完。缤纷的色彩和累累硕果把东平湖秋韵映衬得无比浓烈。不知是秋风吹黄了芦苇密密的绿叶,还是那一片片雪白的芦絮摇累了秋风,总之,秋天里的芦苇最是光彩照人。阳光透过摇曳的叶子筛落,丝丝缕缕洒下来,像用金丝线缝制的霓裳。秋风抚过,形成“唰唰”的合奏,伴着鸟鸣、流水声,向人们倾诉着自己的心绪。秋天的湖水中鱼肥蟹美,莲藕丰收,菱角熟透,鸡头米落籽。湖畔从山脚到山顶,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但见松柏墨绿、枫红花艳,石榴黄、酸枣红、核桃绿、苹果香、柿子垂,金黄、火红的树叶在松柏的衬托下璀璨夺目……像徐徐打开一幅大自然工笔的丰收巨幅画卷。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果,在秋风的吹拂下,星星点点,若隐若现。坐在幽静的地方,捡一颗野果,品酸溜苦涩中带着的一丝清甜。在农家小院,吃一顿地道的庄户饭,做一回渔樵人家,人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这一切也许都源于东平湖可容、能容的博大胸怀。七亿多方的库容成就了山水与人文的浩瀚。湖水汇集了清河、运河、黄河以及条条支流、各种泉水,不拒百流、不拒花木、不拒色彩,广阔而富饶。东平湖山山水水,足以承载每位来客敞开心扉。试想,国、路、郡、府、州各朝代的人,来到东平湖畔,无论是在湖天之间抒怀,还是在山的绵长中徜徉,揽胜、思古、寄情、祈愿,各有自己的位置,互不相扰。湖周边的一座座山各有所托,火焰山的传说、蚕尾山的画卷、洪顶山的大字、六工山的功夫、腊山的道乐、昆山的佛号、司里山的千佛、安山的演义等等,都是各种心灵、性格、品质、精神对于广阔的托付。名人名篇、匠心诗境,刻入石上、记录卷中,拷贝成为充盈于天地之间的情怀,化为绵延不绝的浩然之气,穿过历史隧道,集成自然宝库,树立文化丰碑,塑造民族性格。这性格中,有义气、忠义,更有民族大义,因为这里曾是抗击侵略的战场。自然,东平湖还以自己的付出,不知解除了周边百里外多少的洪水之患。今天又掀开了新一页,茵茵生态带把东平湖衬托得更加璀璨夺目。八方宾朋慕名而来,荡舟、垂钓、休闲、观光,在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东平湖给我们一种感受,关于自然、历史、文化。尤其是,胸怀有多宽广,收获就有多本真、多质感、多光泽,更加迷人,韵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9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