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对比
mg·L-1
项目
COD
BOD5
SS
NH4+-N
TN
TP
GB-
一级A
50
10
10
5(8)
15
1(年前)
0.5(年后)
一级B
60
20
20
8(15)
20
1.5(1)
GB-
征求意见稿
特别排放限值
30
6
5
1.5(3)/3(5)
10/15
0.3
北京地标DB11/-
A
20
4
5
1.0(1.5)
10
0.2
B
30
6
5
1.5()
15
0.3
天津地标DB12/-
A
30
6
5
1.5(3.0)
10
0.3
B
40
10
5
2.0(3.5)
15
0.4
GB-
Ⅳ类
30
6
——
1.5
1.5(湖库)
0.3
0.1(湖库)
Ⅴ类
40
10
——
2
2(湖库)
0.4
0.2(湖库)
注:1)GB-氨氮指标括号内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DB11/-中氨氮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每年12月1日-次年3月31日执行值;DB12/-氨氮指标括号内为每年11月—次年3月执行值。2)“/”左侧限值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地区。
《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A2/O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及其改良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A/O及其改良工艺、生物膜工艺、普通活性污泥工艺这六大类工艺,其数量占所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90.4%左右,设计处理能力占93%左右;执行一级A标准、一级B标准、二级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能力和单位电耗分别约为万m3/d和0.kW·h/m3、万m3/d和0.kW·h/m3、万m3/d和0.kW·h/m3。随着处理深度的加大,单位能耗快速增加。提标改造中的工艺选择不仅关系到排放是否能够达到更严的标准,还关系到以能耗为主的污水处理成本。
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进水不稳定、进水与设计差别大、含有难降解工业废水;碳氮比低、碳源不足、SS/BOD5比值偏高;低温条件下运行效率差、运行不稳定;运行负荷低、能耗大、运营管理复杂、区域特性强等实际问题,如出水COD难以进一步降低、TN去除较难、出水SS偏高、TP生物处理较难等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在提标改造的工程实践中,一般以“先源头控制,后强化处理;先功能定位,后单元比选;先优化运行,后工程措施;先内部碳源,后外加碳源;先生物除磷,后化学除磷”为总体技术原则,并采取如下技术路线来实施:①稳定进水,使得进水符合原设计,强化预处理,增强污水的可生化性;②对原主体工艺进行运营改良、优化参数、添加外物质、强化生化处理;③对原主体工艺进行改造、革新;④增加尾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考虑中水回用;⑤对附属工艺的改造,如污泥处置、隔音、除臭等;⑥机械、电气、自控设备的升级;⑦同时考虑前述措施的组合。目前主要处理工艺措施详见表2。
表2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典型技术措施
主要问题
主要技术措施
进水不稳定
前段
设置调节池、储水池等
进水难降解有机物多、B/C比低、出水COD偏高
前段
设置水解池、稳定池等
生化段
添加生物填料等
后段
增设强化物化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
进水碳氮比偏低
前段
添加外碳源、取消初沉池等
生化段
改进工艺利用内碳源,如多点进水等
出水SS偏高
生化段
二沉池中投加化学混凝剂、提高污泥沉降性能等
后段
设置深度过滤,如生物过滤、物理过滤设施;辅助化学混凝沉淀、微絮凝等
出水TN偏高
生化段
强化生物脱氮、增加外碳源等
后段
设置反硝化滤池、生物滤池、膜过滤等
出水TP偏高
生化段
强化生物除磷等
后段
增加化学辅助除磷等
景观生态要求
后段
增加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处理等
原主体工艺改进
生化段
运行参数改进、多点进水、添加碳源、精细曝气、多模式、强化污泥回流等
污泥处置
污泥段
污泥减量、生物能利用等
扩展空间受限
全程
半地下式、地下式等
大量雨水流入
前段
设置调节池、加强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等
臭气、噪声
全程
加盖封闭、生物除臭、离子除臭;降噪措施等
实践表明,要达到一级A标准并非要盲目增加深度处理,总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应通过优先改造前段和生化段,实现最经济、最稳定的污染物去除,不应将降解任务更多地放在后段和外加碳源上。调研发现,对于部分中低浓度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占比较大的污水,通过对原有二级处理的强化,其二级出水主要指标中COD、BOD5、NH4+-N已经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TN、TP、SS也能够接近甚至达到一级A标准,因此对该类水质的提标改造应以挖掘原有工艺潜力为重点。
2提标改造工程实例(1)原采用A2/O类工艺
①江苏某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处理规模为20万m3/d,原工艺为A2/O,出水标准为一级B。改造工艺为改良A2/O(填料)+膜过滤或滤布滤池,出水标准为一级A。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2。
图2江苏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②河北某污水处理厂该厂处理规模为8万m3/d,原工艺:A2/O,出水标准二级。改造工艺:A2/O(填料)+MBBR+DN生物滤池+纤维转盘滤池,出水标准一级A。改造前后详见图3。
图3河北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③云南某污水处理厂该厂改造原8.5万m3/d,新建8.5万m3/d,新增深度处理17万m3/d。原工艺:UCT工艺,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改良A2/O+混凝沉淀过滤,出水标准一级A。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4。
图4云南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④北京某污水处理厂该厂处理规模为4.5万m3/d。原工艺:改良A2/O(添加生物填料的CNR)+混凝沉淀过滤,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两段式A/O+MBR+臭氧氧化,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5。
图5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2)原采用氧化沟类工艺①北京某污水处理厂该厂规模为2万m3/d,原工艺:氧化沟,出水标准一级A。改造工艺:氧化沟+两级生物滤池+V型滤池+臭氧脱色,出水标准为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B标准。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6。
图6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②浙江某污水处理厂该厂处理规模为3万m3/d,原工艺:DE氧化沟,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改良DE氧化沟+反硝化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砂滤池,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7。
图7浙江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③江苏某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处理规模为15万m3/d,原工艺:Orbal氧化沟,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BNR+MBR,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8。
图8江苏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④浙江某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万m3/d,原工艺:A2/O改良氧化沟+混凝沉淀,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A2/O改良氧化沟+混凝沉淀+活性炭二级吸附、压滤,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9。
图9浙江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3)原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A/O类工艺①北京某再生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万m3/d。原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出水标准二级(年标准)。改造工艺:改良A2/O+反硝化生物滤池+膜过滤+臭氧脱色,出水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部分指表参照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0。
图10北京某再生水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②北京某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规模为10万m3/d,改建4m3/d,扩建6m3/d。原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原工艺改为A2/O工艺,出水执行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B标准;扩建工艺为MBR+RO,MBR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中车辆冲洗水质要求;RO出水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水体(TN除外),出水进入奥运场馆杂用及奥运公园水体补充。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1。
图11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③河北某污水处理厂该厂规模为16万m3/d。原工艺:A/O,好氧池采用MBBR,出水标准二级。改造工艺:改良Bardenpho工艺+MBBR+深度处理,出水标准一级A,详见图12。
图12河北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④浙江某污水处理厂该厂规模为1万m3/d,原工艺:A/O+生物滤池,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改良A/O+生物滤池+生态处理,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3。
图13浙江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4)原采用SBR类工艺①江苏某污水处理厂该厂规模为1万m3/d。原工艺:SBR工艺,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A2/O+转盘滤池,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4。
图14江苏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②浙江某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改建规模2.5万m3/d,新建2.5万m3/d。原工艺:CAST工艺,出水标准二级。改造工艺:改良A2/O+微絮凝+滤布滤池,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5。
图15浙江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③陕西某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厂处理规模为1万m3/d。原工艺为CAST工艺,出水标准一级B。改造工艺为两级A/O工艺+絮凝沉淀+纤维滤池,出水标准一级A。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详见图16。
图16陕西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工艺流程对比((更详细内容参见《中国给水排水》第16期: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及运行案例,作者:浙江工业大学刘亦凡、陈涛、李军)投稿-广告-发行部:-投稿邮箱:cnwater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