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政务服务中心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倾听群众、企业、基层的诉求,结合不同人群特点,按照办事需求,把精准化服务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高标准细化服务,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施“适老化”服务,便利化举措再升级
“来到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帮我办理,方便快捷,服务真好。”在东平县政务服务中心,67岁的赵大爷在便民服务大厅帮办员小李全程引导协助下,办完了所有业务。高兴地说.
东平县政务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优化服务配置。投资余万元对大厅进行了高标准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开辟“助老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方便快捷出入办事大厅,在导服台配备了轮椅、公益性老花镜、急救箱、图书、免费充电器、沙发、雨伞等尊老便民设施,为方便孕妇、母婴办事、高标准建设了妈妈小屋,营造温馨办事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满足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年龄大,不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情况,印制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办事指南,对老年人网上办、掌上办难度较大的高频事项实施全程陪同导办、帮办、代办,便于老年人办理。三是针对疫情防控最普遍的持“健康码”通行问题,增设“健康码”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爱心专窗,实行“一对一”服务,安排导服人员现场帮助老年人处理各项手续。对高龄、行动不便的群体提供预约上门帮代办服务。
加速数字赋能,智能审批服务见实效
针对部分年轻人“白天没空办、晚上没处办”的难点,推行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不见面”服务,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破了“5×8”工作制的时间限制,将政务服务办理时限延伸为“7×24”小时,配置“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3台,政务材料智能存取柜1台,增值税发票自助领取机2台,电力自助服务终端1台,自来水自助缴费机1台,智慧人社自助设备2台,公共就业自助设备2台,不动产查询设备2台,可实现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税务、水电等自助查询、证明打印、领取发票、自助缴费业务的办理。
同时在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社区、银行等地放置“泰好办”自助设备34台,办理业务不用请假、不用取号,数据代跑,加快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弥补了办事窗口工作8小时以外时间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日的服务盲点,为办事群众提供“不打烊的服务”。
今年以来,“泰好办”设备已办理智能审批、查询、交费等业务11.8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99%。
目前全县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比例达97%,“秒批秒办”事项达83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
兑现政策给力,后顾之忧全解决
东平县政务服务中心收集惠企政策,提升服务企业精准度。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免申即享、一窗兑现”创新突破行动,印发了《东平县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免申即享”工作实施方案》,共收集各单位惠企政策条,编制印发企业政策摘要汇编,并对经济开发区企业全部走访,将政策发放到企业手中,让企业对照政策条目,查看是否符合条件,对于符合享受政策的企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予以兑现。设置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全程帮办代办。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了“开发区惠企综合窗口”,根据企业需求全程帮办代办企业所需业务,让企业不用跑腿就能享受相应政策红利,真正让开发区企业享受“一窗通办”的高效服务。目前有4家公司的项目符合条件,正在通过市场准入区开发区惠企专窗申报材料。
争取政府支持,涉企收费“免申即享”。针对东平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较高问题,经过充分论证,下发了《东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泰安市关于深化“绿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开工的十条意见》规定,“绿卡”项目直接减免城市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费。按照“免申即享”对卫生项目、“绿卡”项目等累计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万元。
“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就要想一想,群众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要少找理由、多想办法,做群众最盼的事、解群众最难的题,政务服务中心成效才能更加显著”。东平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玉健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儒峰通讯员赵大林刘安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