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驾护航如东县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

公益中科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1.html

FIGHTTHEVIRUS

疫情防控

应知应会

各位家长: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保障师生家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严从紧做好我园疫情防控工作,现将《如东县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内容告知大家,请认真学习并按要求落实。

1.新冠肺炎十大症状:

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需戴口罩场景和校园里戴口罩要求:

需戴口罩场景: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以上情况要佩戴口罩。

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师生进出校门、在校内参加跨班人员密集活动要佩戴口罩。

3.接受快递物品要求:

在接收涉疫国家、地区,以及国内城市快递和物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选择在户外通风处拆件,内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按“其他垃圾”分类投放;需拿回家中的内外包装以及邮件快件本身,按照“消一层、撕一层”原则,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后再使用;处理完邮件快件后及时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明确为涉疫物品的接触人员,及时向所在社区和单位报告,按规范处置。

4.健康监测分类:

(1)居家健康监测:

单人单套单住,安装门磁系统,社区组织专人上门核酸采样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条件要严格审核。由社区安排专人核查督促落实,每日视频连线2次,上门核查1次。

(2)严格健康监测:

原则上在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等,做到“三不要两做好一及时”。由社区安排专人核查督促落实。

“三不要”:①不要搭乘公共交通;②不要参加聚餐、聚会等人群聚集性活动,不前往商场超市、影剧院、浴室、棋牌室等人群聚集或密闭场所;③不要和家人过多接触。

“两做好”: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一及时”: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十大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

(3)自我健康监测: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就诊、考试等。出现发热、咳嗽、嗅觉味觉减弱等异常情况,医院排查。

5.不同人群健康监测及核酸检测要求:

(1)入境人员:

实行“14+7+7+28”健康管理模式,即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健康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28天跟踪健康管理(严格健康监测)。

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2、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28天跟踪健康管理期间,实行严格健康监测,前14天第3、7、10、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3周与第4周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

(2)密切接触者:

实行“14+7+7”健康管理模式,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自我健康监测。

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2、4、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7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

(3)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接):

实行“7+7”健康管理模式,即7天集中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

7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

(4)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与核酸检测阳性及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轨迹交叉人员:

实行“14+7”健康管理模式,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2、7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7天实行“双采双检”。

(5)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时空伴随者:

实行3天严格健康监测,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间隔需大于24小时。

(6)其他:

根据省卫生健康部门提出的其他健康监测要求开展。

6.学校作为重点检测人群七类人员:

(1)近期离通后返校的师生员工;

(2)共同生活成员是近期返通且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设区市旅居史的师生员工;

(3)共同生活成员是从事社会疫情防控重点人群的师生员工;

(4)各班的班主任;

(5)学校从事冷链食品加工的后勤服务保障人员;

(6)学校从事快递物品服务管理的后勤服务保障人员;

(7)学校认为需要纳入的其他重点人员。

7.学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比例和频次:

从3月21日起,提高教育系统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比例和频次,按每周一、三、五,每次10%,每周30%的要求执行;对学校七类重点人员每周一、三、五均要进行核酸检测,合计每周三次。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按当前学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政策执行。

8.每天对重点地区人员排查管控要求:

要严格落实外地来(返)通人员信息摸排和登记报告,严格查验核酸检测报告、行程卡和健康码,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等管理措施。排查对象为所有师生员工和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居住成员。排查重点要做到三个查清:(1)查清什么时候到过重点地区;(2)查清到过重点地区具体什么位置;(3)查清是否与确诊病例有过时空交集、是否到过中高风险地区。

9.不配合排查管控后果:

故意隐瞒、未及时报备或不遵守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卡口查验等防疫措施,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10.师生员工日常出行管理要求:

所有师生员工非特殊情况,不得离通。离通必请假,请假提升一级管理,谁批准谁负责,请假返通人员按市外来通人员最新政策管理。若发现近14天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城市、与确诊病例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健康码出现红码或黄码等情形,请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如接到防疫短信、电话等询问或提醒,务必根据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师生员工要加强自我管理,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不提倡前往市外扫墓,倡导“云祭扫”。

11.校门管理要求:

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严把校门关,在入口处张贴健康码图识,师生员工进校门需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来访人员还需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按规定流程处置。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包括姓名、单位、来访部门和人员、车号等),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快件预防性消毒。

12.师生做好日常健康管理要求:

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检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尤其对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师生员工必须严格落实到发热门诊就诊的要求,病愈后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就诊病历方可返校。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师生员工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每天及时把当天缺课学生信息上报到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因病缺课的学生必须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员工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13.巡检重点区域工作要求:

学校每日开展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14.食品安全要求:

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校外供餐单位送餐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码和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

15.寄宿管理要求:

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卫生间清洁,做好垃圾分类。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报告班主任。

16.应急处置要求: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