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都有五六斤,今年收成格外好”“东平湖鲤鱼与一般的鲤鱼相比,肉质鲜嫩,一斤能卖六块钱,供不应求”……9月17日上午9时,东平湖南岸的大安山码头,凌晨下湖的渔船满载而归,渔民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在水产收购点,一筐筐鲤鱼装入大车,销往全国各地。
东平湖鲤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产于东平湖而得名。此鱼原产于黄河,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水汛时黄河鲤鱼进入湖内。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生长,故黄河鲤鱼在湖内定居。随着东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鲤鱼在这里发展为一条涵盖种业、养殖、精深加工、销售、旅游等多领域的现代化渔业产业全链条。
“生态养殖,每年能卖多万斤鲤鱼”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东平湖上,金鲤泛波、芦苇吐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我们生产东平湖黄河鲤鱼良种鱼苗4亿尾,推出的鲜活包装的东平湖鲤鱼受到济南、泰安及周边县市区欢迎,并且远销北京、天津、郑州等地。”在东平县州城街道,山东泰安大喜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月,正在查看鱼苗长势。
张广月是全县第一个通过网箱、网围等方式养殖东平湖鲤鱼的。后来,为了保护东平湖,东平县决定将湖内所有养殖网箱、网围全部取缔。“我毫不迟疑,第一个撤出来。现如今,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每年能卖余万斤鲤鱼。”
市场缘何对东平湖黄河鲤鱼青睐有加?里面有不少讲究。“我们吃鲤鱼的传统由来已久,鲤鱼待客、鲤鱼谢媒、‘金榜题名’就像鲤鱼跃过龙门……遇到人生喜事,鲤鱼几乎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张广月说。
东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玲介绍,东平县大力发展30万亩生态渔业区,根据《东平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30万亩生态渔业区,打造黄河鲤精养片区等五大园区,发展优质绿色的渔业产业,走发展和保护双赢的路子。
“只要手机在手,随时能查看坑塘的水质变化”
“只要手机在手,随时能查看坑塘的水质变化,如果发现病虫害,手机会自动报警。”新湖镇前泊村养殖大户戚甫泉对智能化养殖连连称赞,“这在以前是想也没想过的事。”
一端是养殖户的手机App,另一端是新湖镇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养殖示范区的水质监测、实时监控、溯源记录、喂养记录等全部纳入系统监测管理,并可通过大数据系统调节操控。新湖镇党委副书记李洪武说,新湖镇为销售的鱼虾设置了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