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东平:融入黄河战略加速绿色崛起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2月20日电(孙晓辉、苏本善)“东平的核心优势就在生态、就在这‘一湖清水’,我们一定要用好东平湖这个‘聚宝盆’,让湖区群众端上‘金饭碗’。”近日,在全县年工作动员大会上,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的讲话掷地有声。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境内山区、东平湖库区、黄河滩区“三区”叠加,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受限,为经济欠发达县。境内的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水面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大运河复航工程的重要枢纽。
“当前,东平总体处于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爆发期、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的窗口期、新发展动能培育最快的成长期、实现加快发展最为有利的关键期。”在深入调研和分析基础上,马焕军认为,东平是一个希望之地。
在省级层面,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并于去年12月1日实施。在市级层面,作为泰安市唯一沿黄县份,东平更是被寄予厚望并得到巨大支持。
据了解,为深度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东平县编制实施了《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全力推动《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施行。该县还实施了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河湖长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和项目,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三类水质标准以上。
尽管如此,在马焕军看来,这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他认为,随着今后东平湖成为雄安新区的重要水源地、省会济南的备用水源地,未来将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国家战略,这一系列的重大利好将带来交通互联的网络化、产业培育的集群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生态环保的系统化。
年,东平县委将打好“六大攻坚战”,生态建设是关键一战,这也是直接服务“黄河战略”的一项工作。为此,东平县委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保护”三个关系,解决防汛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收尾、东平湖渔民转产转业和东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坚决确保“一湖清水向北流”。
在工作中,该县将严格执行《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加大东平湖综合执法力度,常态化落实菹草清理、增殖放流、岸线管控、水质监测等措施,持续巩固湖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此外,还将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废弃矿山,实施铁腕治污,让东平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旅游是东平县的特色产业。多年来,东平县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美的东平湖自然风光,打造了独特的旅游品牌。下一步,该县将以东平湖为核心,强化节点打造,构建城区、景区、乡村三位一体旅游发展体系,积极打造济南——东平湖“泉湖”文旅联合体、泰山——东平湖“山湖”文旅共同体,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提高东平旅游影响力、扩大东平旅游知名度。
除此之外,交通优势的凸显也为东平融入国家“黄河战略”注入了动力。年,位于东平湖北岸的泰安港老湖作业区建成通航,这是目前京杭大运河复航工程实现通航的最北端。东平县即将迎来“公铁水”三式联运、“东西南北”多向互济的交通大格局。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正视问题、化危为机,切实把牢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对于东平今后发展,马焕军认为,全县上下要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统揽,以“立大志、吃大苦,敢担当、干成事”的决心毅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期,强化全要素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彰显东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