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糍飘香带你近距离接触制作工艺广州

春季正是艾草长嫩芽的时候,大家采集艾草煮水以祛风寒。而对于春天艾草的最佳用途,当属制作艾糍。清明时节,永平街东平村街头巷尾飘来了阵阵艾香,村民互相赠送自制艾糍,小小的艾糍维系着街坊邻里的感情,这种民间小吃也在一代代东平客家村民中流传了下来。艾叶清香扑鼻来“艾草一年四季都在生长,但制作艾糍必须采摘嫩叶,只有清明前后这个时期有嫩叶,用嫩叶制作的艾糍出来的口感最佳。”东平村村民黄朝梅家中有个小花园,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时令蔬果,唯独艾草,不用她怎么花心思管理,却是这个季节长势最好的。黄朝梅介绍,制作艾糍的工序并不复杂。首先要采摘最鲜嫩的艾叶,洗干净后煮沸,艾叶出水过冷河,切碎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和油,和成面团后遵循“搓圆按扁”的原则,将面团捏薄,加入馅料,包成或圆形、或饺子状,圆形为甜馅,饺子形为咸馅,以作区分。包好后放在橄榄叶上,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采摘艾草嫩叶将洗净的艾叶煮沸艾叶出水过冷河艾叶切碎和面包成圆形或饺子状谈及馅料制作的讲究,她表示,以前做法比较简单,只有花生加芝麻这种甜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艾糍也在时代发展中衍生出不同的口味。“例如我喜欢在花生芝麻中加入椰丝、椰蓉,还有年轻人喜欢红豆沙馅等等。而咸馅料就更加多元化了,每个家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制作芹菜腊味馅、香菇玉米馅等等,像是在吃艾叶香味的饺子。”准备的馅料和橄榄叶。东平经济联社党委委员徐敏清表示,艾糍的制作一开始是家庭活动,渐渐发展成为东平村民清明节的传统时令小吃。大家即使没有种艾草的习惯,也会购买最新鲜的原材料动手制作,以此迎接清明节的到来。邻里情谊系清明清明节前,黄朝梅与邻居王卫东、江春燕一起制作艾糍,围坐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78岁的江春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学做艾糍的情景,“那个时候东平村到处是农田,秋天稻谷收成后,冬天一过田间就长满了杂草,其中就有白色的艾叶,又叫白艾。我当时跟着老一辈的村民去田间摘白艾,野生白艾做出来的艾糍味道特别清甜,后来农田变成了楼房,艾糍制作也跟着一代代人传承了下来,只是再也吃不到当时那个味道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制作艾糍。王卫东与黄朝梅一样热衷于制作客家传统小吃,她还带着2岁3个月大的外孙女一起做艾糍。她们将做好的艾糍放在橄榄叶上,橄榄叶作垫底一同蒸熟。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艾糍在由生转熟的过程中粘成一团,又让艾糍吸收了橄榄叶的清香。王卫东和太和镇穗丰村的客家人一样,还会用橄榄叶制作另一种名为榄叶粄的客家小吃。做好的艾糍。即使不是制作艾糍,东平村村民们也将艾草视作宝。艾叶煮蛋、艾叶泡水、艾灸疗法等妙用常常在坊间流传开来。“还记得有一年我咳得很厉害,村里有艾叶煲水喝治咳嗽的说法,结果真的治好了。”江春燕不忘分享艾草的奇妙功效。在谈笑声中,大家一致认为,艾糍制作工艺不难,深受家庭欢迎,尤其是为年轻人和孩子所喜爱,才得以流传下来。艾糍出炉后,黄朝梅一家趁热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艾糍的清香融合了橄榄叶的香气萦绕家中,她还把锅里多出来的艾糍打包装好送给王卫东和江春燕,聊表心意。今天,小小艾糍的味道有所变化,而这份街坊情谊一直不变,仍在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大家一起品尝刚出炉的艾糍。文

肖惠津图

肖惠津通讯员

李文健编辑

方欢欣编审

罗盛光温穗章审核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0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