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寻古事,浓笔写东原记东平学者颜建国

颜建国,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我与建国兄结识已经30多年了,那时我俩都在东平四中(现接山镇中学)上高中。也许是兴趣相同、性格投缘的原因,我们两人在你来我往中成为了兄弟般的好朋友。那时的他,就对文学,尤其古典文学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每有一本好书,不吃饭也要看完,并立即推荐给我,激动地告诉我这本书好在了哪里。我俩晚饭后经常到学校前的小山包上散步聊天,他从不谈一些世俗的事,给我谈论最多的是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时不时地表达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那时候,我还发现他似乎对东平的地方史也了解甚多,有种异乎寻常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不止一次地带着我到一些荒郊野外、河沿堤坝寻访古碑,也多次造访遗迹犹存的中套村的崔家大院。那时的我只对当代文学感兴趣,在这方面往往退避三舍、自叹弗如,对这个老兄只有羡慕与敬佩。后来他依自己的爱好考入泰安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先在接山中学、实验中学任教师,后调入了教育局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我俩平时交往少了些。有一次,我到实验中学附近的一个书店想买本书看,一本《春风有约》的书进入到我的视线内。我拿过书来,看到封面上的署名是“颜建国”,当时并没多想。老板娘对我说:“买一本吧!这是咱教育局的人写的,写得可好了哩!”我一听是东平的颜建国写的,又是我的好弟兄,毫不迟疑地买了一本,回家后立即通读了一遍。第二天,我就给他打电话,抱怨他都出书了,也不告诉我这个老伙计一声。他当即表示了歉意,并把他以前出版的《家乡的石板坡》《家事》两本书送给我阅读。原来这几年,他一直没有放松对文学的爱好。他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上面所述的三本散文集。这些作品中,他描绘了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乡情、亲情与友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淡淡的乡愁,文笔细腻、流畅,文风或平实,或奔放,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扎实的文字功夫。以后,他又陆续出版了文艺评论方面的《艺与义》《看画说画》两本书,遣词造句挥洒自如,笔法越发老辣。我从这两本书中,获得了不少在绘画欣赏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建国兄是我县出版个人专集最多的作家,先后获得山东青年作家奖、泰安文学精品工程奖、东岳文艺奖。年,建国兄代表东平参与《泰安区域文化通览-东平卷》的编撰工作,负责唐、宋、元有关部分。在此期间,他隐藏于心底已久的对于东平古代文化的热爱,被再次激活。他下大力气阅读了大量关于东平的史料,东平的古代文化,尤其东平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宋、元两代的轮廓在他脑子里清晰起来,由此一个宏大的目标在其心中确立,这就是系统地进行东平宋元文化的研究,并写出来告知世人。学术研究是一个苦旅,路途之上没有鲜花相伴,没有掌声喝彩,全靠着自己强烈的爱好与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孤寂中苦行。写文史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虚构,不能夸张,每个人、每件事,必须来源清楚,于史可寻。开弓没有回头箭,建国兄踏上这条苦旅后,孤身独行,没有后悔过,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别人休息时,他在苦读,别人闲谈时,他在敲打文字。地方文化名人大多没有入正史的传记,有的只不过存在于别人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中,有的甚至在不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6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