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30日讯“没想到,真没想到,我这事一上午就解决了!”在新建成的泰安市东平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顺利办理完房产继承手续的陈大爷对该中心的服务效率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这得益于我们进驻中心后新上了远程办证设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员栗宜勇介绍说,“陈大爷的房产继承涉及到身在外地的3个兄妹,以前需要上门取证,最快也要一个星期出证。现在有了‘零接触’远程办证系统,我们通过手机视频方式就完成了取证,所以仅用不到两个小时就为陈大爷办理了遗产继承公证。”
怎么让群众少跑腿?怎么提高司法行政服务的效率?怎么让群众什么事该去哪里办、怎么办?今年以来,东平县司法局为解决群众司法服务的“瓶颈”问题,从更加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创新提升司法行政服务的“有效路径”,全面整合优化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仲裁、行政复议、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职能,设立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仲裁服务中心,3个中心一体设计、合署办公、分区划定、流程优化,为群众提供集约化、闭环式、全链条社会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法律服务需求,让群众“进一扇门”就能办理司法行政服务所有事,增进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该中心设置在交通便利、位置醒目的县城繁华地段,临街设立,让群众抬头可见、抬脚可进,不用再东奔西找。中心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设有服务窗口14个,可办理法律援助、公证、行政复议、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咨询等8项业务,基本囊括了司法行政服务的所有事项。
在接待大厅,记者看到几名群众正在通过综合业务智慧一体机进行人机交互查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喜向记者介绍:“中心成立后,我们通过多窗口联动,提高了服务效率。前几天,我在中心门口接待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通过无障碍通道用轮椅将她推到法律援助窗口,经过询问得知,老人是来起诉不赡养自己的4个儿子的,于是为她指派了援助律师。考虑到这是家庭矛盾,中心人民调解窗口工作人员过来主动征求了老人意见,对这起纠纷先进行了调解,最后由调解员主持,在援助律师的参与下顺利化解了这起纠纷。”
中心的建立的初衷是,让群众办事更清晰、更方便、更快捷,加上配备的多台高端的设施、设备,实现了服务更全面、更“智慧”。社区矫正中心按照司法部版《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建设,是泰安市首家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矫正中心。中心设有报到处、宣告室、训诫室、心理辅导室、私密会见室、未成年社区矫正室和指挥中心,购置配备多台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设备,来辅助提升矫正效能。
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苏强军一边展示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定位地图,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的这个智慧矫正系统,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它能像‘千里眼’一样时时盯住矫正对象,可以快速精准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动态。今年通过它我们对有越界行为的23人进行了警告、训诫和提请治安处罚,确保了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
在社区矫正中心报到处,矫正对象小黄正通过VR模拟宣教机参观虚拟监狱生活。这之前他因危险驾驶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个月、缓刑5个月,今天是第一天来社区矫正中心报到。摘下VR机,小黄情绪略显激动:“监狱里实在太枯燥、太压抑了!我一定珍惜自由,在社区安心服矫,好好改造。”在心理辅导室,矫正对象小宋正在安静地进行沙箱制作,在这之前小宋因犯帮信罪被判处缓刑,到社区服刑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工作人员用心理测评设备测出其压力值为85,达到四级紧张程度,于是使用沙盘套组对其进行箱庭治疗。
“我们非常重视将现代科技应于社区矫正,在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心理矫治各环节,AI智能正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成为不可或缺的社区矫正辅助手段。”东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县社区矫正委员会副主任李振兴说。
仲裁服务中心适应社会迅速增长的仲裁服务需求设立,公民、法人间的绝大部分民商事纠纷都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相较于司法审判,仲裁具有效力等同、效率更高、私密性强等优点,可以显著减轻当事人诉累。仲裁服务中心成立后,与县人民法院高效衔接,分流处理了相当可观的民商事纠纷。
在仲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两起矛盾纠纷正在诉裁衔接室、调解室分头处理。“诉裁衔接室的这起是物业纠纷,调解室的这起是金融贷款纠纷。”仲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鲁平介绍说,“我们中心成立以来,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短短一个月时间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65件。”“你也许有困惑,哪来的这么多案件?这得益于我们与法院的高效衔接机制,法院在受理民商事诉讼案件后,会主动征询当事人意见,将相当一部分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分流给仲裁服务中心。仲裁的程序简单、私密性好,可以一裁终局,正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通讯员孙承武刘文丽张绪芳苏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