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根据地,有“红军村”之称。年,中共中央第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在西表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西表建松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红军独立团”。
当时,这里还是中共中央第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团部所在地,建有红军练兵场、红军制服厂、红军兵工厂、枪械修配厂、土炮炸药厂、农具厂、医院等。建在该村“魏氏宗祠”的“苏区政府办公地址”,现在依然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表村与建阳区东南部相邻,是政和县边陲的行政村,距离政和县城约48公里,坐落在一个盆谷里。据相关资料记载,西表村约于公元年开基,元明时期有邱姓、魏姓、康姓入住,后又陆续有杨、曹、葛等三个较大的姓氏入住。
5月18日,与朋友慕名来到西表村,一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中央苏区、美丽西表”的大石块,石块旁依着溪边建有一座供休闲的廊桥,上面挂着红色的灯笼,把这个坐落深山的村子渲染出喜迎来客的气氛。
进入村中,但见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将村子分为两半,一边是新建的水泥砖房,溪的另一边保存着许多黄土青瓦房子,村子地势平坦,小溪水流缓慢,一群群鲤鱼游弋在溪水中。村支书曹茂辉带我们沿着小溪对面的旧村落寻访革命先辈的足迹,并作介绍。
西表村古村落这片较好的保留着原貌,光滑的鹅卵石路面、黄土墙、残墙断壁,尽显古朴、沧桑的美感。一些土墙院子里头斜逸出浓荫枝条,似乎更增添“革命时期”的色彩,在静谧的村中,令人感觉有股电影里头“地下接头点”的味道。
令人欣慰的是,西表村这些革命旧址尽管因年代缘故,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并没有过多的现今人为破坏的痕迹。这些遗址可能因为经费原因,没有及时修护,只是简单的挂个牌、立个碑,但这种原生态、未经可以雕饰的环境,并不影响我们怀缅先辈,铭记历史。
站在医院旧址前,还是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电影里头那种刀枪血雨中抢救伤员的紧张节奏感。
在五十八团团部旧址前,不禁令人浮想起革命领导者在此振臂高呼,激昂讲述革命道理和战事部署的场面。
西表村还有个特点,就是桥多。
太平桥,也叫“魏桥”,建于清嘉庆年间,年重修。“红军桥”原名回龙桥,建于清嘉庆年间,年7月23日,一千多名红军挺进西表村,红军将领和当地党组织干部在桥上会合,故当地群众称它为“红军桥”。除此外,西表村还有下村桥、朱地桥、拳头桥、水东桥等多座廊桥,多建于清朝年间。
虽然西表村未像许多热门景区那样大肆修饰、包装,但她自然天成的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底蕴,足以值得你前往寻访、感受一番。
00:29部分资料出自《西表村志》或曹书记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