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商业街古炮台渔家风情馆咸水歌疍

北京专科手足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30919/z6fnx8c.html
北京专科手足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30919/z6fnx8c.html

大澳古商业街

1

大澳商业街是广东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始发港广州至出口港徐闻的一个重要中转补给港,与广州“十三行”并称“十三行尾”。大澳古港是广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古港之一。

大澳古渔村初建于秦朝初期,并形成雏形,明清年间,港口商船出入频繁,车水马龙,一派江南渔港繁华景象,其名声一度威震中外。颇具明清特色的古街道,宽约四米,是由两排形似船房的房子相对而成,这些房子前部分象商业铺头,后部分象船舱。既保留着古渔村民宅群的特色,能反映出渔民生活的纯朴和沧桑;又具有苏杭商铺的风格,设有渔栏店、桐油店、酒米店、烟馆、茶楼、客栈等,是十足的“十三行”。千百年来,大澳渔村不知留下多少商人陌客、海内外人士争龙斗凤、求财憩息、醉生梦死的足迹。

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

2本展馆以海洋生物、环境及渔民生产、生活习俗为主题,依托东平大澳特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通过系统而具特色的图片以及物件展示,让游客全方位领略与体验东平大澳已远去的渔家民俗古风。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是全国首家疍家民俗风情馆。

大澳商会楼与“晏清”银库

3商会楼为西洋式砖木结构,包括前楼、后楼两幢,是当时大澳渔港商业贸易、防盗、集会、畅谈欢愉的中心。区内的前楼为商会主楼,高两层;后楼为晏清银库,高三层,晏清银库正门上现有商会创建人司徒少松民国24年所题“晏清”两字牌匾。两楼首层占地面积共多平方米。商会范围总占地面积平方米。

大澳古炮台

4大澳港在东平南侧5公里的东北海湾处,毗邻台山市东西南面海,成一个半环形的地势,当时这里是船舶行省城、香港的停泊站。明、清年间,倭寇海盗为患,大澳和南鹏岛的海面上常有海盗登陆侵扰。为对付倭寇海盗的侵扰,乾隆五十九年(年),总督爱新觉罗长麟饬建碉楼外,另建炮台一座(今已废置)于港湾口岸处即观音山(又称澳咀山)下。嘉庆三年又于楼后左边增设兵房3间,望楼1座。望楼面向南海,高四五米,用灰沙石块砌筑,开有一个只能供一人出入的圆形洞口。碉楼上有作瞭望用的窗口和炮眼。嘉庆十六年拨入阳江镇标管辖,民国时荒废。从大澳西沿海迂回1公里的路边山脚港湾处,又建有一座炮台,呈椭圆形,墙厚1米,长7米,宽15米,高4米。现炮台已废置。当年它与大澳港碉楼东西对峙,是阳东东部海防要塞。

郑和文化广场

5本广场面积共平方米,包括一座6米高的郑和雕像及10座航海物件小雕像,该广场主要是为了纪念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曾经在此设补给站。

渔家文化--咸水歌

6

渔歌又称咸水歌,是古代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交流和民俗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产物,源自过去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和吟唱,至今已有0多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咸水歌。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咸水歌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分劳动生产、生活交流、民俗活动等三类。劳动生产类的渔歌类似劳动号子,生活交流类的渔歌内容一般是男女恋爱、事情问答、相互间对唱,民俗活动类的渔歌则有“哭嫁”、“哭奶”等。

阳江咸水歌,没有音乐引子和伴奏,每句开头都有一句“呼语”,以引起听者注意,例如“哥兄呀”“细妹呀”等。如咸水歌《刀鲤红三一夜埕》,女问:哥兄呀,乜鱼清蒸味道正,乜鱼能成一夜埕?男答:细妹呀,白鲳清蒸味道正呀,刀鲤红三能成一夜埕呀。咸水歌有叹调、堂梅调、哥兄调等调式,节奏自由,并常有活动句,因而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法可不同。

渔家文化--疍家婚嫁

7

疍家婚嫁民俗主要包括“过礼哭嫁”、“登船迎亲”、“花船巡游”、“拜堂成亲”、“婚宴开席”等仪式。完整的婚礼从邀请媒婆游说到择日完婚,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期间充满了浓郁疍家渔民水上生活的独特习俗,表现渔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冀。

来源:阳东发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7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