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齐鲁行东平湖人的湖上生活从渔民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田汝晔冯沛然“开船喽,进入湿地了,去看美好景色去了。”伴随着一声开船吆喝,73岁的东平湖摇橹人马扶春开启了新的一天,他撑着满载游客的摇橹船向东平湖湿地驶去。02:19在东平湖摇橹码头,像马扶春这样的摇橹人有四五十位,他们大多以前是东平湖的渔民,过着靠湖吃湖的生活。近几年,他们又拿起船上的橹,载着游客往返于东平湖湿地之上,向南来北往的游客介绍东平湖的历史与变化。马扶春说,他和他的老伙计们舍不得放下橹,摇橹陪伴了他们的一生。靠湖而生的渔民马扶春是土生土长的东平湖人,这辈子就没离开过东平湖。“从小就在湖里长大,那时候村子就在湖心,想要出去就得划船。”马扶春皮肤黝黑,笑起来脸上堆满了一道道褶,那是风吹日晒的湖上生活的痕迹。聊起过往,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滔滔不绝。早年间,马扶春的老村李家屯就在湖心的小岛上,自记事起,他就会划船。“这就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湖里长大的孩子划船彷佛是天生的本领,我十来岁时就摇着家里的小船出去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平湖自古以来湖水丰裕,鱼虾成群,野鸭、野鸡在湖岸周围的芦草里栖息、生蛋。自然有人就靠东平湖谋生,吃湖上打渔这碗饭,但职业渔民风餐露宿还是不轻松,有时候可能还有生命危险。那时候的每艘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外出打渔往往最少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划船,一个人下网捕鱼,渔民们通常不下船。这样一来,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在船上,船就是渔民的家。“一出门打渔都是带着锅灶的,都是带些瓜干、面食容易储存的食物。”68岁的摇橹人郑立生也有着十几年的渔民经历,彼时打渔吃住都在船上,在船上搭个简易的窝棚,就算是船上的住处了。“湖上的生活不比岸上,捕鱼是为了生活,家里有点啥事也不敢靠岸。”郑立生告诉记者,打渔更是靠天吃饭,船上的生活都是风打头雨打脸,碰上天气不好,出一趟船可能是劳而无获。郑立生曾经以打渔为生,如今是一名东平湖景区摇橹人渔民的生活很艰苦,“有时候一天能挣个十块八块的就算多的了,但运气不好的时候打不上鱼来,就是白费功夫。”马扶春也是靠着摇橹外出打渔来养家糊口,提起打渔生活他无限感慨,“摇橹卖力气摇就行了,是苦力活”,顺风的时候,船能轻松前进,但碰上逆风或没风,马扶春就要使劲摇橹才能保持船的平衡。打渔虽辛苦,但像马扶春、郑立生这样靠湖生活的家庭,祖祖辈辈都靠打渔为生,靠着在东平湖上打渔,他们养活了一家老小。湖上的摇橹人年,东平湖文旅集团成立,整体规划发展东平湖旅游项目,东平湖湿地建设了游船码头,这也让马扶春这些老渔民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初秋时节,一丛丛芦苇随风摇曳,不时有野鸟贴着湖面起舞,东平湖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了,马扶春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他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东平湖摇橹人。在东平湖游船码头,停着近五十艘游船,这些游船基本上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在摇。每天一早,马扶春和他的老伙计们就坐在船上等着游客的到来。正在东平湖上摇橹的马扶春“我们都是湖边上长大的,在家闲着不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游船码头,像马扶春一样的东平湖渔民又干起了老本行,拿起了手中的橹,做起了东平湖上的摇橹人。“我们就是绕着东平湖湿地绕一圈,一圈大概要摇一个小时左右。”马扶春早已熟悉了湖上的游览路线,这一趟下来近10公里。赶上旅游旺季,他们一天能摇两趟,多则四五趟。一艘游船最多能承载六名游客,马扶春的摇橹船上每天都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摇橹一个小时并不轻快,手腕、胳膊都要用力,在寒冷的冬天,摇一趟下来秋衣也湿透了,但他觉得每次摇橹和游客们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舒畅,这是一种享受。“我们不是单纯的划船,也要给游客讲讲咱们东平湖。”马扶春有些自豪,从渔民到摇橹人角色的转变,他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他看来,自己也算是一位东平湖的导游。提起东平湖的历史和特产,他张嘴就来,“咱东平的面积是平方公里,‘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的水浒故事就是出自咱这里。”马扶春操着一口浓厚的方言,乐此不疲地说着东平湖的发展,湖里的鱼、菱角、鸡头米等特产,游客们都从马扶春的讲诉中知晓。碰上有兴趣的游客,马扶春还会教他们摇橹。“会摇橹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出去了,不肯学。”橹在水面摇出层层波纹,马扶春有些唏嘘,但总有游客能学上一学摇橹,这是马扶春这些摇橹人最欣慰的事情。一次摇橹,马扶春能有25元的收入,平常一月能拿到多块钱,到了旺季每个月能挣元左右。“我们五十个人每天轮班,每天还能有空闲时间,我很知足了。”摇橹在,我们就在摇橹船轻舟逐浪,穿湖过岸,水声不绝。船在水中,人在画中,吱呀吱呀的摇橹声绵延着不绝于耳,上演了东平湖上最熙攘热闹的一段时光。马扶春的双手早已布满了老茧,那是年复一年摇橹留下的印记,像马扶春这一辈的人,一辈子都东平湖打交道,他们从最开始以捕鱼为生转变为现在的以摇橹为己任。如今,马扶春和他的老伙计们已经成了东平湖上一道特殊的风景。“摇橹讲究技巧,不是越用力船走得越快,要用巧劲。摇的过程中,要交叉着手摇,橹不能脱离支点,也不能出水面。转弯时,摇的幅度要大,同时要转动橹板方向……”马扶春摇橹时,不停地向记者展示着摇橹的技巧。在马扶春看来,他们在湖边长大,在湖边安家,如同湖里的水鸡、野鸭一样一辈子离不开水的滋养。他们摇橹,摇过了不同的航程:从木船摇向现代化渔船,从渔业资源衰退的困境摇向转产转业的富裕生活,现在,他们要摇向东平湖旅游业的绿色发展。“东平湖变化不小,通过整治,沿湖公路也修好了,景色也变美了。”马扶春听到来来往往的游客夸赞东平湖,更有干劲和劲头了。“有人说我们老了,但我们不服老,我们是人老心不老。”他满头黑发间仅有少许白发,说话中气十足,身体也依旧硬朗得很,摇橹于马扶春而言,是愉悦身心的美事。靠着摇橹,马扶春摇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摇出了东平湖绿水青山的崭新景象,“我只要能干,就会一直干下去,干到干不动那天为止。”四季轮转,东平湖与船橹,早已成为马扶春这些摇橹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9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